為了對目前市場上的車用汽油品質進行全面分析,此次《消費者報道》對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殼牌及中油碧辟的93#、97#汽油進行了水分與機械雜質檢測結果顯示,5大品牌的10個汽油樣品中均不含有水分與機械雜質。
水分與機械雜質——發動機損壞的誘因
不論是國Ⅲ、國Ⅳ還是國Ⅴ的車用汽油標準中,均有兩個物質被明確規定不得檢出:水分與機械雜質。實際上是否如此?
此次《消費者報道》的車用汽油品質檢測中,對水分與機械雜質檢測結果顯示,5大品牌的10個汽油樣品中均不含有水分與機械雜質。
汽油中的水分從何而來?廣州市能源檢測研究院化驗室主任關雎分析,在油品加工過程中,如油品的蒸汽加熱、保持溫度或油品冷卻時,都要間接地與蒸汽、熱水、冷水的管道接觸,萬一管道有滲漏,就會造成油品含水。此外,用于儲存、運輸的油罐大都有“呼吸孔”,在潮濕、陰雨、霧氣很濃的天氣里,空氣濕度大,含水量多,這樣對油品的水分也會有影響。
從汽油品質的角度分析,石油產品中含有水分時會加速油品的氧化,并使汽油中的某些組分分解,添加劑性能下降或失效,導致汽油變質,影響油品質量。
從汽車的使用與保養方面考慮,汽油中的水分與機械雜質是使得發動機損壞的重要成因。關雎解釋,燃料中的水分會使燃燒過程惡化。并將溶解的鹽帶入氣缸,生成積炭,增加氣缸的磨損。同時,汽油中水分的存在會引起儲油容器或汽車金屬的銹蝕,水分進入輸油管路后會中斷供油而使發動機熄火。在低溫情況下,燃料中的水分會結冰,堵塞燃料導管和濾清器,妨礙發動機燃料系統的燃料供給。
機械雜質同樣在車用汽油國家標準中規定不得檢出。汽油中的機械雜質是指石油或石油產品中不溶于油和規定溶劑的沉淀或懸浮物。這些雜質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還有部分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于溶劑的有機金屬鹽。
機械雜質對發動機使用壽命至為關鍵,對發動機零部件的磨損以及正常運轉都有嚴重的影響。它可以引起化油器各量孔磨損或堵塞,進入燃燒室會使燃燒室沉積物增多,加速氣缸、活塞環的磨損,從而縮短發動機使用壽命。
品牌加油站并無“汽油摻水”
那么消費者對摻水的印象是哪里來的呢?
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認為,“汽油摻水”這類質量事故更多地出現在有供應瓶頸和調油貿易活躍的地區,在廣州、上海等大城市以及品牌加油站較少發生。多年來水分與機械雜質是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不得檢出的物質,企業從生產、采購等環節上均有監管。
李莉分析,品牌加油站的供應鏈較為規范,同時有企業的采購標準,質量可以得到保證。而一些民營加油站、民營調油商的油品來源、供應與采購相對復雜,或會出現一些質量不過關的情況。
《消費者報道》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各公司均從油品本身、運輸過程及油站監管等方面控制汽油的質量,從企業的管控角度出發,“汽油摻水”的情況也僅是一個偽命題。
殼牌中國集團發言人史江濤向《消費者報道》介紹,除了嚴格篩選油品供應商外,殼牌公司對出庫油品、運抵油站的油品均有進行關鍵指標的檢查,此外還會定期對供應商樣品、油車樣品、油站樣品隨機抽檢,以確保油品質量。中石化則通過定期清罐、定期抽樣,對臥罐水雜進行檢查,來確保銷售油品中不含水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