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企業要組建黑帶團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黑帶團隊中的各種角色,前期投入還是很可觀的,僅參加黑帶的培訓費用就至少上萬元,還不包括黑帶資格的確認。這時可以考慮采用六西格瑪管理中適用于企業的概念和方法,而不是大公司的所有方法,比如可以進行缺陷機會分析,提示和發現運營或工作中的缺陷,從中找出改進機會和改進項目,在應用統計方法時尋求企業外部人員的幫助。
一.如何確定企業是否具備引進六西格瑪管理的條件?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一開始就可以完全引入六西格瑪管理,六西格瑪管理也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您可以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來確定企業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1.公司的戰略是否足夠清晰?你知道你為市場或客戶提供的價值嗎?是否有計劃調整戰略以適應市場和科技的潛在和未來變化?
2.我們有可能實現財務和增長目標嗎?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資本來增加客戶和股東的價值?能否完全滿足投資者的期望?公司未來的主題和愿景能否被充分理解并持續傳承下去?
3.該組織是否善于高效和有效地應對新情況?能否進行規劃和管理變革(如新產品、并購、增長等。)?還是只是被動應對內部和外部事件?你開發的產品和服務是真正有創意的,并能保持競爭優勢嗎?客戶的需求有多穩定?科研實力如何?你保持和提高自己“智力資源”的能力如何?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令人沮喪,企業應該暫緩全面引入六西格瑪管理,在六西格瑪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加強企業的基礎管理,為以后全面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肯定的,說明企業已經具備了導入六西格瑪管理的必要條件,可以開始準備導入六西格瑪管理了。
二.如何確定企業導入六西格瑪管理的最佳時間和最佳領域
回答以下問題(可以用的具體數據越多越好)評價企業目前的業績,確定企業導入六西格瑪管理的最佳時間和最佳領域:
1.企業目前整體表現如何?你達到銷售和利潤的目標了嗎?表現差的領域有哪些?收益率和標準差水平(DPMO)是否基于真實數據?輸出性能有很多變化嗎?
2.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關注和滿足客戶需求?你真的知道客戶需要什么嗎?如何描述與大客戶/部門的關系?他們說了什么?企業是單純通過價格來競爭,還是有另外一種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價值?服務能跟得上產品質量嗎?反過來,我們的產品質量能跟得上服務嗎?新產品或服務推出時有多成功?能讓供應鏈的參與者滿意還是被競爭對手搶了?
3.企業的運營效率如何?過程中的重做和浪費程度如何?你真的忙于解決問題而從不花時間去改善事情嗎?單位成本是多少?是逐漸好轉還是越來越差?對某些流程的投資——財務、人力資源、設備、信息、技術——能否提高我們為客戶帶來價值的能力?還是只是執行法規政策?新產品或服務的推出有多順利?
三.如何確定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有效性?
回答下列問題,評估企業改變管理、采取新措施和改進流程的能力。這將決定六西格瑪的實施效果如何:
1.當前的企業改進和“變革管理”系統是否有效?現有措施能否提高績效、增加現金流和改善系統?這些改善措施之間的相關性好嗎?或者只是不相關的解決方案?是否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你決定改進的順序和衡量結果?從技術和人的角度,企業如何實施解決方案和變革?持續改進是否已融入企業文化?你是否擅長做出改變并保持靈活性以應對新的商業挑戰?質量度量的重點是改進還是僅僅是控制?
2.跨職能流程是否得到適當管理?員工是知道整個流程,還是我行我素?是否有足夠的機會讓員工了解企業,就像他們學習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技術一樣?企業能否迅速做出調整,以滿足新客戶或更嚴格法規的需求?不同職能部門之間是否有良好的互動或差距?決策時是否有相當多的審查和調查。還是我們信任同事的自我決定?
3.哪些改革措施可能與六西格瑪管理實踐互補或沖突?最近的收購、新品上市、戰略變化、制度執行,或者其他重大舉措是否引起了員工的關注,占用了企業的資源?是否有其他更改使六西格瑪解決方案不合適?六西格瑪可以用管理來控制新任務嗎?
上一篇:六西格瑪的統計含義和管理含義
下一篇: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作用